9月16日,Distributed Cloud|2021全球分布式云大会·上海站隆重召开。在全球分布式云大会不懈布道下,云计算行业对分布式云的关注度愈发高涨,以全球分布式云联盟成员为代表,涌现出了大量分布式云技术和实践成果,为分布式云计算发展夯实了基础。
2021全球分布式云大会为分布式云计算发展再添强大推力,本次大会共设有分布式云主题报告会、边缘云论坛、云原生专题论坛、分布式数据库论坛四大论坛,围绕分布式云、边缘算力、云原生、分布式架构等技术与实践展开。全球分布式云联盟联合阿里云、腾讯云、Google Cloud、中兴通讯、京东云、安迈云、网心科技等国内外分布式云顶尖技术服务商,共话分布式云创新新趋势,共谋云计算变革新未来,共享分布式云计算新红利!
在9月16日上午召开的分布式云主题报告会上,网心科技CTO李浩发表了题为《构建面向未来的全球边缘计算平台》的精彩演讲。

预见技术趋势
李浩首先讲述了网心科技为什么选择边缘计算赛道。一方面,网络产生的数据有效采集率大约为56%,而有效采集的数据中只有57%被利用,网络沉没了68%的数字资产。另一方面,近年来数据层面有很大的变化,数据的产生从云端和本地数据中心逐渐向边缘端转变。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第一,IoT、边缘侧的设备越来越多,但是,边缘侧的设备即使与现在的智能手机相比,运算、储存能力都显得不足,所以要在运算、网络上帮助它们进行减负,以提升它们的算力、降低网络时延。
第二,如今数据产生的量越来越大,以视频为基础的信息构建方式已经逐渐形成;
随着边缘侧数据大量产生,边缘侧的数据计算和存储会成为一个新的趋势。
![]()
边缘计算一直以来都没有公认统一的定义,但有一个共同点,边缘计算不是一个点,是一个范围。
李浩预测了边缘计算应用场景的普及,他认为时间段在2023年-2025年,首先落地的场景是云游戏,这也是进入元宇宙第一个能落地的实验场景,根据行业数据预测,云游戏的市场规模在450亿左右。此外,VR五年内的市场规模约在1100亿左右,交通、医疗等场景也会配合5G独立组网的完善被快速放大。
革新内容分发行业
网心科技2014年成立边缘计算项目,第一个成熟场景是内容分发行业(CDN)。当时CDN有很多可以改善和优化的空间,所以网心科技先从CDN入手,希望构建一个比较立体的内容分发网络。
传统的CDN厂商构建的CDN模式是一个树状网络,同时是一个规划好的网络,追求的是节点的大小和覆盖密度的平衡,覆盖的密度一般是同省同网。
海外新兴厂商比如Fastly选择的路径就是构建全自营、拥有超级容量的节点,在网络距离位置足够高、在核心骨干节点构建的容量足够大,核心追求的是容量。
网心科技出现时,网络里90%的资源是浪费掉的,拥有资源的成本远大于使用资源成本。在这么多层次的网络结构里,真正离用户比较近的资源是没有用到的。基于此,网心构建了一个较为立体化的内容分发网络,在这一层面的核心追求是覆盖密度,每个节点可能非常小,却用更复杂的技术来置换高性价比。
打造边缘计算平台面对哪些挑战?李浩认为,首先是超大规模的集群管理。核心的问题在于,一是需要管理的节点数太多;二是基于大型服务器设置,只能走自研道路;三是在大部分场景,超大规模的容器管理平台都是基于规划好的网络,要求强一致性,而在公网这种环境很难达到强一致性。基于边缘的核心理念,要考虑到网络的波动,要让系统在边缘侧有一定的自主力和离线能力,超大规模的集群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节点的调度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面对大大小小不同的节点,怎样保证用户需求,有很好的切片,同时又保障很好的装箱,能把空间整体利用起来;虚拟化方面,要面对不同体系架构的设备。还有最核心的传输,如何跨越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提供能媲美规划好的网络高速公路的传输,这一切都是构建边缘计算平台中遇到的挑战。
网心科技在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自身的优势:
第一,构建了足够大的节点网络。网心科技现在可覆盖节点数达到500万,可覆盖的储备带宽达到70T,形成了很立体的网络覆盖。
第二,积累了领先的分布式技术。包括调度能力、组网能力、边缘虚拟化的能力。
第三,并行传输。网心科技通过并行传输的优化,能够将多条宽度不一致的路径合并起来,实现了可以媲美或者超过网络高速公路通行效率的通行技术。
传输技术的几个核心关键点,一是多点传输,单点传输在边缘场景下很难达到网络的充分利用;二是必须用编码的复杂度置换交互的复杂度,交互很复杂,在多对多的情况下无法管理,因此用编码的复杂度交换交互的复杂度,网心做了很多技术性的假设,包括自适应信道容量,最核心的是冗余纠错,强大的FEC。
第四,高效的资源管理平台。
第五,丰富的场景经验。网心科技积累了丰富的场景经验,如有效部署、热度预估以及装箱等,最终达到成本和性能的最优。可以说,客户侧的指标鞭策网心不断前行进步,网心不断通过技术和服务的创新,持续提升客户侧的各项指标。
全球边缘计算平台
对于边缘计算平台而言,首先,CDN是第一个成熟的场景,因为这个场景是一个天然的分布式场景,有利于做好底层基础节点的搭建。但边缘计算只有这个场景是不够的,未来将会有消费级、运算级的场景去填充,更大范围的场景能助推边缘计算的基础设施做进一步的升级。当边缘节点形成立体化的分布成为全功能的节点,达到一定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AI处理能力,这样边缘计算的基础设施能力才算形成,进入更大的产业里面。
二是应用场景由消费领域扩展到产业领域。消费领域、泛互联网领域相对来说比较好把握,场景比较容易满足。当底层的基础设施构建足够后,就可以迈入到产业互联网场景,产业互联网的难点是碎片化,很难一套方案通用,需要在基础设施构建完备的情况下去提升网络价值。
这也是网心在边缘计算上的实现路径,希望先是通过核心场景,部署基础设施节点;二是通过挖掘大范围的消费场景,来把节点能力升级提升;三是在产业互联网的场景里面继续深耕,满足更多的平台,提升网络价值。
目前网心科技逐渐从传输走向计算,从CDN传输走向了实时互联,也推出了全联通的网络,包括基于物物之间的实时传输通道。同时,在运算层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包括图片处理、VR背景流量处理,此外也包括云游戏相关的方案。
李浩认为,边缘计算和中心云计算,以后的界限越来越小,最终用户体验的形态将与现在非常不同,现在还需要选择一台机器或者选择一台容器,把程序部署进去,维护运行状态。边缘计算的最终的形态应该是客户侧只需要关注自己的逻辑,算力是随手而来,函数计算应该是未来的展现形态。
网心科技基于上述探索,构建了当前的业务平台。今后将会在平台化服务和产品化服务上,持续推出新的应用场景、PaaS服务和SaaS服务并在中间层逐渐打磨,希望能构建全球边缘计算平台,把边缘的力量进行汇聚,让计算触手可及!

中国移动
ROBAM老板
飞利浦
苏泊尔
西门子
海尔
格力
美的
华北工控
三星
HTC Vive
索尼
Oculus Rift
科大讯飞
英特尔
iPhone
IBM
Facebook
微软
亚马逊
google谷歌
蚁视复眼
2018中国电博会 深圳市汇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荣耀VR眼镜
戴VR眼镜的
SeeX天使之眼
中国智能制造网带你直击2018第六届电博会
人工智能
QMER V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