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就有一个航天梦!虽然当时的人类可能并没有关于宇宙的概念,但在“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中,我们总能读出人们对于“上天”的渴望。而现代科技的出现与发展,真正让我们实现了这个梦想,并让我们的这个梦越做越大、越做越香。
如果将时间调回到100年前,可能还没人曾想到,人类有一天能够进入太空甚至登上星球;但100年后的今天,人类不仅多次造访月球、飞向火星,更在枯燥的太空生活中拥有了智能化的伴侣——机器人。作为科幻界的代表元素,机器人与太空,无疑让人感觉很配。
2006年,一款名叫“球体(SPHERES)”的机器人首次上天,开启了机器人进入太空的先河。之后,关于机器人升空的消息也是纷至沓来、越来越多。而机器人上天,也并非只是为了给人类作伴,更重要的还是帮助人类探索宇宙。换句话说,就是给人类在天上“打工”!

拥有钢筋铁骨、灵活大脑、强劲身手的机器人,相比于人类来说无疑更能适应太空的环境和作业。因此近两年也是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计划或已经将机器人送上太空、替人打工。那么2019年,又有哪些机器人被送上天了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下。
三连发,美国“太空蜜蜂”入空间站“上班”
今年4月份,据外媒报道,美国当地时间4月17日,NASA向太空运送了一对被称为Astrobee(太空蜜蜂)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乘坐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天鹅座”飞船进入太空,主要工作是协助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在微重力环境下的日常工作,比如科研和维护。
据悉,这些“太空蜜蜂”外形是一个边长约32厘米的立方体,重约10千克,且配有一个机械臂。虽然个头不大,但科技含量十足。其不仅能自主飞行和避障,还能自动充电。此外,其还能记录宇航员工作生活、监测空间站噪音和空气质量,并帮助宇航员拾取物品。
NASA一共制造了3个“太空蜜蜂”,而只将其中两个送入了空间站。未来,NASA计划将剩下的一个也送上太空,并研发出更多的“太空蜜蜂”一并送上。以期让这种机器人能够名副其实的像“蜜蜂”一样形成编队、分工合作、协同完成更多任务。
活一次,德国“机械人”升空只求十七小时
今年5月份,据相关媒体报道,德国研制了一款小型的“机械人”,并用其代替人类进入太空,帮助人类探索梦寐以求的神秘资源。据悉,该机器人名叫“MASCOT”,外形类似一个正方体鞋盒,重量约为10公斤,设计存活寿命只有17个小时。
虽然该机器人其貌不扬、寿命不长,但在被日本隼鸟2号飞船从51米高空丢到了一个名叫“龙宫”的行星上后,其便矜矜业业的展开了自己的探索作业。在17个小时的时间里,其向人类传送了20多张重要照片,向人类揭示了小行星“龙宫”上的奥秘。
大家伙,俄罗斯人形太空机器人“会说话”
“嘿,伙计们,我是Skybot F-850!但你可以叫我‘费奥多尔’。现在,我将掌握联盟号MS-14飞船的控制权,计划于2019年8月22日飞往国际空间站。”这是今年8月份俄罗斯的一款太空机器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条推文。
8月22日,俄罗斯发射运载火箭,正式将该人形太空机器人送往空间站;27日,飞船与国际空间站进行二次对接成功,机器人正式迈入空间站;8月30日—9月1日,两位人类宇航员对机器人进行了试验。9月7日,太空机器人同飞船返回地球。
在为期两周的太空生活中,“费奥多尔”主要被用于遭遇风险时,代替人类保护空间站,比如太空行走、修复空间站外部泄露,以降低人类宇航员受伤风险。而作为一名“宇航员”,“费奥多尔”不仅拥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善于社交聊天、十分幽默。
二进宫,“西蒙”二代计划再上太空“服役”
今年9月份,据Engadget报道,已经离开地球在太空中飞行400多天的CIMON(西蒙)已于今年8月正式回到地球,新一代CIMON预计12月将到国际空间站服役,在过去的400多天里,CIMON和宇航员一起完成了许多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据悉,第一代CIMON在2018年6月搭乘Space X猎鹰9号火箭发射升空,并在当年11月进行了第一次太空互动。在1年多的时间里,CIMON变得越来越聪明,不仅能够深谙空间站里的技术细节,精通太空各种专业术语,而且还能和宇航员们自然交流、互动。
而第二代或者后续几代的CIMON,经过IBM 与空客的持续开发,他们打算让其用于更多新的应用场景。比如目标检测,让CIMON参与探月、火星探测等外太空探索任务等等。

中国移动
ROBAM老板
飞利浦
苏泊尔
西门子
海尔
格力
美的
华北工控
三星
HTC Vive
索尼
Oculus Rift
科大讯飞
英特尔
iPhone
IBM
Facebook
微软
亚马逊
google谷歌
小8 VR自助体验机
SeeX天使之眼
荣耀VR眼镜
人工智能
QMER V1
Pico U VR眼镜
2018中国电博会 深圳市汇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智能制造网带你直击2018第六届电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