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可以改变人类的技术,然而这并不是简单就能实现的。相比于大家在机器视觉与语音识别领域杀得刺刀见红,人工智能技术面临重重困难,深度学习模型在新领域突破的举步维艰似乎才是真正的麻烦。
2016年曾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
这一年的春天,一场AlphaGo与世界顶级围棋选手李世乭的世纪对战,让“人工智能”这一概念几乎一夜之间火遍全球。像科幻小说或电影描述得那样,吃瓜群众们第一次意识到被“天网”支配的恐惧已经距离自己如此之近;各大科技论坛之上,人们谈论的话题也变成了是“奇点已来”和机器人三定律。而“卷积网络”和“深度学习”的横空出世,也让新技术的曙光照进现实,人类文明似乎踏上一条全新的进化之路。
红利透支:没有进展的2018
如此巨大的“风口”,资本当然不可错过——以2012年为起点,各路投资人开始蜂拥涌入AI赛道。
首先进场的是互联网巨头。Google、Facebook等公司开始大举扫货,不惜重金购入深度学习领域的头部学者——比如那个来自多伦多大学的获奖团队很快注册了一家公司,2013年就被Google斥资5000万美金收购;半年之后Google 相册就有了搜索能力,紧接着Google就可以从自家拍摄的街景图像中识别每家每户的门牌号码了。
另一方面,VCPE们也不甘示弱,热钱汹涌之下,大批深度学习领域中的专家开始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自主创业,而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卓越的华人科学家。
事实上,过去一年业界对人工智能有一个共同的评价:2018年,人工智能的进展就是没有进展。
经过了数年的发展,目前深度神经网络算法仍处于“黑箱阶段”,轻微扰动导致的严重的对抗识别的范例尚无法得到有效解释和解决。对此,图灵奖得主、清华大学姚期智院士曾公开表示称:深度神经网络能产生的“价值有限”,即使未来实现了算法的透明化,其结果也很可能“令人失望”;在他看来,与其对现有的神经网络模型小修小补,不如另起炉灶,“探索新路径,寻求突破。”
然而“探索新路径”这事儿过于看脸,毕竟砸下去的真金白银,并没有20年可以等。一个残酷现实是,这其中大部分投资的前景并不乐观。

中国移动
ROBAM老板
飞利浦
苏泊尔
西门子
海尔
格力
美的
华北工控
三星
HTC Vive
索尼
Oculus Rift
科大讯飞
英特尔
iPhone
IBM
Facebook
微软
亚马逊
google谷歌
SeeX天使之眼
人工智能
中国智能制造网带你直击2018第六届电博会
荣耀VR眼镜
2018中国电博会 深圳市汇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小8 VR自助体验机
蚁视复眼
Pico U VR眼镜
小米体脂秤2
小米(MI) 米家自动洗手机套装智能感应洗手 米家自动洗手机套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