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hone 13发布的前夕,苹果却被国内公司提起诉讼,要求停售iPhone。
据消息,专注于智能语音技术的小i机器人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行为保全申请(禁令),要求苹果公司立即停止涉及Siri的专利侵权,停止生产、销售、许诺销售、进口、使用,侵犯ZL200410053749.9发明专利的iPhone产品。

目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已经接受了该禁令申请,至于后续是否会实施生效,有待案件的进一步的审理。
这场祸起Siri的官司并不是空穴来风,其已经持续了将近10年。
事情要从2011年的iPhone 4s的诞生说起,当时的苹果第一次将语音助手Siri带到了智能手机中,而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是苹果此前收购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最初开发了一款数字语音助理并上架到苹果的应用商店,苹果看中了语音技术的前景,很快以1.5~2.5亿美金收购了软件所有者。
自此,Siri出现在一代又一代的iPhone以及苹果全系列产品中,而且经过大量的对话数据训练后,Siri也变得越来越智能。
然而Siri快速发展的背后,却一直纠纷不断。
就在iPhone 4s发布的第二年,小i机器人就向苹果提起侵权的诉讼,认为苹果旗下的Siri语音助手侵犯了他们持有的“聊天机器人系统”专利权。
据了解,小i机器人最早于2004年就将相关的语音功能用于当时的MSN和QQ上,并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当时小i机器人也申请了专利,并于2009年获得授权。
资料显示,小i机器人获得专利保护的聊天机器人系统有两项功能,一是用户可以和机器人聊天,但得到的是十分拟人化的对话,二是用户可以命令机器人为用户查找信息、做游戏等。
小i机器人的创始人曾表示,在2011年前,市面上只有小i机器人拥有这套语音系统,在苹果推出后Siri后,我们就非常确信Siri 落入了专利保护的范围。
在和苹果公司的诉讼中,小i机器人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证Siri的侵权。一是苹果官方介绍中关于Siri功能的说明;二是对Siri的使用和功能进行产品测试;三是就Siri在海外申请的专利进行专利比对。
然而,由于技术专利的复杂性以及关于专利有效性的争议,这起官司多年来一直处于原地打转的状态。
直到去年6月,小i机器人和苹果长达8年的官司拉锯战终于有了实际的进展。最高法院终审判决小i机器人胜诉,当时的判决书显示,经司法鉴定,Siri技术方案落入小i机器人ZL200410053749.9 专利权的有效性。
随后的8月,小i机器人就专利侵权向苹果索赔100亿元人民币,创造了国内高科技企业向国外科技巨头索赔专利费的最高纪录。
但是苹果公司对外的声明则显示他们并不认可这个结果,“此案已经进行了8年。Siri 不包含其专利包括的特征,该专利与游戏和即时消息有关。我们对小i机器人提起再一个诉讼感到失望。经最高人民法院认证的独立鉴定机构也得出结论,苹果并未侵犯小 i 机器人的技术。我们期待着向法院呈现事实,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也就是说,苹果始终认为Siri并没有用于游戏和即时通讯,所以不算侵权。
如今,小i机器人再次向苹果发出禁售诉讼,最终的结果恐怕依然会不了了之。不过,在iPhone 13即将发布的这个特殊时期,苹果或许也会有一些新的动作来作为反击。

中国移动
ROBAM老板
飞利浦
苏泊尔
西门子
海尔
格力
美的
华北工控
三星
HTC Vive
索尼
Oculus Rift
科大讯飞
英特尔
iPhone
IBM
Facebook
微软
亚马逊
google谷歌
荣耀VR眼镜
QMER V1
人工智能
小8 VR自助体验机
蚁视复眼
戴VR眼镜的
Pico U VR眼镜
中国智能制造网带你直击2018第六届电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