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有报道称,韩国内存巨头SK Hynix将投资8000亿韩元(约合45亿元人民币)购买包括EUV在内的生产设备,用于今年2月完工的M16晶圆新工厂。该工厂预计到今年年底,每月生产1.8万片12英寸晶圆。
在此之前,三星和美光都发布了扩大相关芯片生产的计划。
同样在中国,也有以长江仓储、合肥长信和福建金华为首的国内仓储营地。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的数据,中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45.2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83.6亿美元,据业内预测,到2024年,国内存储芯片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00亿美元。
内存芯片价格两个月内上涨20%
炒作内存模块一直被业内称为“钱比炒作多的生意”
随着智能手机、服务器等终端需求的激增,DRAM(主要包括PC内存、移动内存和服务器内存)的价格一路飙升。分析人士指出,DRAM Q2报价已进入全年最高点,4月至6月累计上涨20%-25%。
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 consulting表示,受今年上半年终端买家积极备货的推动,原有的记忆库存较低。目前DRAM原厂平均库存仅为3-4周,NAND闪存供应商平均库存为4-5周。内存供应紧张,DRAM今年上半年增长了20%。该机构估计,第三季度DRAM整体价格将继续上涨3-8%左右,由于企业SSD和晶圆需求的上升,NAND闪存价格将从3-8%上涨至5-10%。
“目前仍处于涨价阶段”,趋势力吉邦咨询分析师吴亚婷在接受中国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受流程转换困难导致供给减少等因素影响,供给位增速低于需求位增速,这使得DRAM市场供应紧张,今年价格持续上涨。
吴亚婷告诉记者,目前DRAM市场仍以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为主,呈现“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由此可见,存储产业一直是韩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年初,韩国政府宣布了成为半导体强国的十年规划目标。会议提到,到2030年,以三星和海力士为首的153家公司将在半导体研发和生产方面投资超过4500亿美元。海力士对EUV光刻技术的投资也被认为是存储器芯片扩展计划中的重要一步。
另外,过去EUV光刻胶设备主要用于逻辑芯片的OEM。然而,三星在2020年将EUV光刻胶导入第一代10纳米(1x)DRAM存储芯片的量产中,标志着DRAM存储芯片进入了EUV时代。此外,三星还计划在2021年量产基于第四代10nm(1a)EUV工艺的16GB ddr5/lpddr5。
巨人的持续投资也在推动市场的整体增长。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预测,2021年全球半导体产值将达到52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700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存储芯片产值将以31.7%的增速位居第一。
国内企业迎头赶上
在中国大力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半导体存储器基地建设启动,中国存储器芯片也迎来了大发展。
虽然要实现“自主研发技术”、“稳定量产规模”的目标还需要时间,但国内企业已经形成了以长江仓储、合肥长信、力孚健金华为主的国内仓储阵营。
6月28日,何飞昌欣二期12寸厂房举行奠基仪式。据介绍,新工厂是未来进入1y nm以下工艺节点(接近15nm工艺)的前期准备。但这位官员没有证实这一消息。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几年里,合肥长信正在寻找DRAM存储核心的技术突破。

中国移动
ROBAM老板
飞利浦
苏泊尔
西门子
海尔
格力
美的
华北工控
三星
HTC Vive
索尼
Oculus Rift
科大讯飞
英特尔
iPhone
IBM
Facebook
微软
亚马逊
google谷歌
蚁视复眼
小8 VR自助体验机
荣耀VR眼镜
戴VR眼镜的
SeeX天使之眼
2018中国电博会 深圳市汇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智能
QMER V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