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利用区块链防篡改、隐私保护、可追溯等技术特点,“泉城链”创新性地提出了“精准授权、智能加密、还数于民、价值传递”地数据共享理念,通过“还数于民(企)”,将静态数据转变为流动资产,推动政务数据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安全共享,实现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泉城链”将政府部门掌握的个人和企业信息,存储到其专属的“数字保险箱”中,形成数据资产。个人或企业可以通过“数字保险箱”随时查看和管理自身数据,真正实现对自身数据的完全所有权。
针对政务数据涉及个人隐私和多部门、多层级分布的特点,“泉城链”按照“数据源不上链”原则,即政务信息仍然存储在各数据源单位的数据库中,通过“数字保险箱”加密将数据传输给商业银行。通过链上流转与链下应用协同,既解决了信息安全问题,也大大提升了运行效率。
针对数据使用安全问题,“泉城链”遵循“真实背景、逐笔授权”原则,每次获取个人或企业的数据均需信息主体的单独授权,确保具有真实业务背景,符合“最少必要”原则。利用区块链技术特点,较好地解决了数据共享面临的安全可信、过程不可控等问题,能够满足当前乃至今后更为严格的数据保护政策。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泉城链”为地方政务数据的有序开放和利用提供了可行途径,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助力银行转型发展、降低普惠金融业务成本、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改善区域营商环境等均发挥了积极作用。2020年11月,“泉城链”在农业银行济南分行等3家商业银行试点应用;2021年3月,在济南市商业银行全面推广应用。目前,济南市已有20家商业银行主动申请产品对接,15款信贷产品实现上线运行,累计查询3.5万人次、发放贷款9889笔、金额29.2亿元,其中个人信用贷款10.3亿元、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贷款9.6亿元,涉及企业1154户。
政务数据的成功引入,使商业银行原有客户群体大幅拓展,为发展个人消费和经营性贷款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应用“泉城链”后,某银行信用卡分期“白名单”客户由原来的500余家单位扩大到2100余家单位,适用的个人优质客户增加超过20万人;某银行信用贷款额度由10万元提升至28.5万元,利率由6.6%降至4.8%;某银行“市民贷”产品平均授信额度由10.6万元提高至13.5万元,数据资产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商业银行业务系统与“泉城链”对接后,以线上获取政务数据取代了要求客户线下提交纸质材料,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金融领域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例如,某银行按揭贷款业务因使用“泉城链”预审批,原来需要客户事先提供的结婚证、户口本、收入证明等资料全部由链上获取,资料审批通过率由60%提高至接近90%,办理效率大幅提升。
“泉城链”有效解决了个人、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打通了合法授权、隐私保护、利益激励等当前制约信用信息共享应用的“卡脖子”问题,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复制性。通过链与链之间的贯通,可实现市场机制下数据资源的合法自由流动,有助于加快实现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设目标,有助于普惠金融长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国移动
ROBAM老板
飞利浦
苏泊尔
西门子
海尔
格力
美的
华北工控
三星
HTC Vive
索尼
Oculus Rift
科大讯飞
英特尔
iPhone
IBM
Facebook
微软
亚马逊
google谷歌
2018中国电博会 深圳市汇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智能制造网带你直击2018第六届电博会
小8 VR自助体验机
戴VR眼镜的
QMER V1
荣耀VR眼镜
SeeX天使之眼
Pico U VR眼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