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机器人的产量
中国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多的国家。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产量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23.71万台,同比增长19.1%;2021年1-4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13.64万台,同比增长73.2%。
数据来源:中国商业研究院大型数据库
2.工业机器人销售
工业机器人更早服务于汽车行业,是应用范围最广、应用标准最高、应用成熟度最好的领域。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逐渐扩展到一般工业领域,其中3C电子自动化较为成熟。在金属加工、化工、食品制造等领域。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正在逐渐增加。
据统计,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7.3亿美元,中国工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将达到66.3亿美元。未来,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销售也将呈现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工商研究院主办
3.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工业机器人的下游应用主要包括汽车和一般工业。其中,汽车行业作为最早的自动化应用行业,是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主要下游市场。目前汽车行业排名第一应用领域,占35%。但值得注意的是,除金属加工以外的其他行业比重从27%上升到32%,行业整体产能增加,同时需求分布逐渐多元化。
数据来源:中国工商研究院主办
二、工业机器人“外循环”
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长,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保持持续良好势头。随着以国内流通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迅速形成和国内国际双流通的相互促进,以及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今年中国外贸经营将保持复苏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2021年1-3月,工业机器人进口量为28904台,比去年同期的16787台增长12117台,增长72.18%;2021年1-3月,工业机器人出口量5573台,增长2052台,增幅58.27%。3月份工业机器人进口13634台,比2月份增加5994台,增幅78.45%。
三、“双循环”下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前景
1.政策促进工业机器人的升级
近年来,全球化进程倒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世界经济萎靡不振。2020年新冠肺炎教在世界的传播加剧了国际社会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发达国家对中国高技术的压制暴露了中国自主技术创新的不足。
2020年9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制造业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拥有41个主要工业门类、207个中等工业门类和666个小工业门类,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工业分类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虽然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最广泛的制造体系,但先进制造在规模和技术上仍然存在不足,其上游核心高端设备的国产化和自主性水平较低。
3.投资机会增加
对金融体系进行结构调整,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不仅是新发展模式的需要,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发生57起工业机器人投融资事件,投资101.3亿元;2021年1-5月,全国共举办工业机器人投融资活动40场,投资82.59亿元。
4.欢迎来到新的机会时期
中国巨大的制造量催生了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自2013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然而,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密度仍然低于其他制造大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下游产业。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3C、半导体、新能源、物流、仓储等领域未来将呈现快速增长,推动多元化需求和市场拓展。